c百科
神经(丛)刺激器又称神经刺激仪或(外周)神经刺激器(PNS),由电刺激器、刺激针(阻滞针)、刺激套管、导管、导引器、遥控器等组成。临床上主要用于外周神经阻滞(PNB)定位从而实施麻醉和术后镇痛。神经丛刺激器的出现使区域麻醉临床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展,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已日渐普及。其原理是通过穿刺针的针尖释放一定强度和频率的电流,诱发神经支配肌群的运动反应,据此定位需要阻滞的外周神经。
11.简介
22 适应症
33.神经刺激器定位的临床操作
44.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的优点
1.简介
神经丛刺激器于1912年首次用于实施经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,1962年Greenblatt首次将便携式神经刺激器应用于临床。神经刺激定位器的穿刺针具有独特的绝缘外鞘,仅在针尖放电,穿刺针凭借刺激器产生单个刺激波,刺激周围神经干,诱发该神经的运动分支所支配的肌纤维收缩,借此帮助准确定位。
2 适应症
1)用于外周神经阻滞。
具体技术包括: 颈丛神经阻滞技术,臂丛神经阻滞技术,尺神经、桡神经和正中神经阻滞技术,腰神经丛阻滞,坐骨神经阻滞,股神经阻滞等。这些阻滞技术根据外科手术要求,采用不同的路径,达到良好的阻滞效果,尤其适用于那些同时合并有多种呼吸循环系统疾病,不适合长时间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。并且减少局麻药的用量,保证麻醉效果,减少并发症。保障医疗安全,提高医疗质量。对于深部的神经阻滞麻醉有其独特的优越性。
2)用于连续神经阻滞。
由于传统的神经阻滞技术是采用单次注射局麻药,作用时间短约3-4小时麻醉作用消失,不能满足长时间手术的麻醉。应用神经丛刺激器及套件便可轻松地解决麻醉医生的困惑及不便,为患者解除痛苦。
3)在镇静或基础麻醉状态下实施有效的神经阻滞,特别适用于小儿以及不能进行良好合作的病人。
4)术后镇痛。
连续神经丛阻滞镇痛,镇痛效果确切,减少了阿片类药物及其他镇痛药物的应用,提高了手足外科,烧伤科患者的功能恢复,降低了患者的临床用药费用,提高了床位使用率和周转率,给医院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
5)麻醉操作安全性高。
避免神经损伤,患者恢复快,减少治疗并发症的费用,避免医院因医疗纠纷而造成的经济损失。
6)准确的神经定位。
对于手足外科的手术,手术医生可以做到准确的神经定位,提高手术成功率,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。
7)方便为实习医师和年轻临床医师熟练操作使用,提高医院麻醉科的整体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。
8)负责困难穿刺。如解剖变异,烧伤等特殊病人。解决临床困难,提高使用效率。
9)疼痛治疗。利用神经丛刺激器开展疼痛治疗,可减轻患者的痛苦,同时增加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。
10)使用神经丛刺激器结合医院内的局域网,开展远程医疗、教学、科研、培训等活动。
3.神经刺激器定位的临床操作
1)实施监测(如血压,心电图,氧饱和度等)和建立静脉通路
2)适当镇痛镇静
由于神经刺激器定位具有客观指标,无须病人告知异感,同时为提高病人舒适性可操作前予镇静镇痛,成人通常静注咪唑安定1~2mg、芬太尼50~100ug。
3)定位
将神经刺激器的正极与病人相接,负极连接于阻滞针的导线上,将电刺激器的初始电流设定为1.0mA,频率1~2Hz,当阈电流(0.3~0.5mA)刺激可致经所支配的肌肉群发生有节律的颤搐,说明此时针尖已经接近神经,定位完成。
4)准确定位后,回抽注射器无回血后注入局麻药或置管
5)预注5ml局麻药,增大电流肌肉无颤搐,表明局麻药已在神经周围浸润,随后继续推入局麻药。神经刺激与特定的肌肉收缩关系,肌皮神经:上臂收缩屈曲;桡神经:腕和指伸展;正中神经:腕屈曲,内旋、食中指屈曲;尺神经:小指屈曲、拇指内收等。
4.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的优点
与传统方法相比,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具有以下优势:1)神经定位更加精确;2)神经损伤发生率低;3)减少了穿刺次数;4)拓展了PNB的应用范围,如可开展腰丛、股神经、坐骨神经阻滞等,使神经阻滞麻醉进一步扩展以及提高成功率和术后镇痛(腰丛,股神经,坐骨神经,肌间沟术后镇痛);5)初学者即可获得可靠的麻醉效果;6)在镇静或基础麻醉状态下同样可以实施有效的神经阻滞,特别适用于小儿以及不能进行良好合作的病人(如聋哑儿);多点神经定位提高麻醉效果。